多媒体网络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zoޛ)j馟饨ky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做“八音”;按乐器的演奏方式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不同类型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并能初步感受、体验各种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感知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国民族音乐。

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我将多媒体网络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通过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充分地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与魅力[1]。

二、课前准备

1. 教师网络下载二胡、笛子、唢呐、鼓、埙等不同类别中国民族乐器的图片及它们演奏的音响片段;下载中国民族乐队演奏的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欣赏。

2. 学生按自己感兴趣、想了解的方向自由组合为“民乐知识组”“背景资料组”“音响资料组”,课前教师为各组提供相应的文字提纲,要求他们利用网络资源分别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

民乐知识组:①八音乐器及其分类; ②民族管弦乐队的分类方式。

背景资料组:①琵琶的发展历史及音色特点;②古诗词中对琵琶的描写词; ③“十面埋伏”描述的历史事件。

音响组:乐曲《十面埋伏》各部分内容及经典段落介绍。

3.各组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后制作成PPT,以便上课时进行汇报展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走入教室,教师播放民乐演奏视频《春节序曲》,学生边欣赏视频边按学习小组坐好。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该首乐曲是由中国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演奏?能说出你所认识的乐器名称吗?

学生活动:边看视频边记录自己认识的乐器名称,小组成员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画面,请学生说出他所认识的中国民族乐器,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八音之乐”。

(三)知识学习

1.“八音之乐”

教师活动:(1)将埙、二胡、笛子、葫芦丝、锣、鼓、木鱼等乐器分发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们“玩一玩”、“看一看” 、“听一听”,感知各乐器的特点;(2)播放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乐器的图片与它演奏的音乐片断结合之后给学生欣赏,请学生说出图片中各乐器的名称,并按制作材料将这些乐器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1)对分发的乐器进行探究,了解它的制作材料、发声原理、演奏方式;观看教师课件,说出各乐器名称,听辨各乐器的音色;(2)按制作材料将各乐器分类后, “民乐知识组”同学利用PPT介绍 “八音”乐器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影像、声音结合,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2.“八音”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分类方式

教师活动:(1)多媒体课件出示“八音”乐器图片,要学生按照“吹”“拉”“弹” “打”的演奏方式给各种乐器进行归类;(2)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吹”、“拉”、“弹”、“打”各类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给学生欣赏。

学生活动:按要求对中国民族乐器进行归类,欣赏各类别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课件中图片与声音结合呈现,让学生既能准确辨认各类乐器又能听到它们演奏的优美音乐,可加深学生对各类乐器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效果检测

多媒体课件播放《赛马》《高山流水》《百鸟朝凤》《鸭子拌嘴》等音乐片段,要学生辨别各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及该乐器所属“八音”类别。

【设计意图】播放音乐作品,检测学生对前面所学民乐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

(五)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1.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

教师活动一:教师弹奏《十面埋伏》音乐片段后,提出问题:

(1)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属于“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中哪一类乐器?古诗词中对该乐器的音色有怎样的描绘?

(2)乐曲的名称是什么?描述了怎样的故事?

教师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琵琶曲《十面埋伏》重点段落的情绪及表现的场景。

学生活动:(1)“背景资料组”同学利用PPT简述琵琶的发展历史;引入白居易诗词《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介绍琵琶乐器的音色特点;讲述“楚汉相争”及“垓下之战”的故事,播放表现该故事的图片。(2)“音响组”同学利用PPT播放“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给同学欣赏,并强调“八音”乐器琵琶在乐曲情绪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同学们制作的PPT课件将音乐、绘画、文学等相关知识紧密结合,能够让他们对该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及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知,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拓展学习

欣赏民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与“河北吹歌”

课件播放民族乐队演奏视频:江南丝竹《紫竹调》与河北吹歌《小放驴》

教师活动一:提出问题:(1)两首乐曲各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2)这些乐器在音色上各有什么不同?演奏中两首乐曲各呈现出怎样的音乐特点?

教师活动二:通过课件用表格对比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江南丝竹”与“河北吹歌”的流行区域、乐器组成、音乐特点。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对比分析《紫竹调》与《小放驴》这两首不同地域音乐作品的不同特点。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比观察、欣赏,感受两首音乐作品中“八音”乐器的采用及不同地域音乐作品的各自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与鉴赏能力。

(七)课堂小结

教师: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素以华夏艺术瑰宝著称,千百年来它以多姿多彩的乐韵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在新时期,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接受和喜爱。

教师播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视频,结束本课教学。

四、教学反思

结合自己所教的《八音之乐》一课,我认为将多媒体网络资源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是有利于建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八音之乐》教学前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图片、摘抄优美的文字、下载相关的视频,并将所搜集的资料整合后共同制作成演示文稿,这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2]。

二是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八音之乐》一课教学需要将各类别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材料、演奏方式、音色特点等知识向学生进行介绍,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采用书本、黑板、挂图等传统教学媒体去教学,会让学生感觉知识的抽象、单调、枯燥。现在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类别中国民族乐器的图片、演奏音乐、演出视频有机结合后呈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大大增加了单元课时的信息量,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全面、综合、深刻的印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在没有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之前,我上《八音之乐》一课,常常为不能形象、直接地向学生展示江南丝竹音乐“细、小、轻、雅”的音乐特点而苦恼。现在通过观看乐队演出的视频资料,学生就可以将丝竹音乐的旋律特点、表现风格、乐队中各类乐器的演奏方式、音色、演出阵容以及演员的服饰、装扮等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他们对丝竹音乐 “细——就像屋檐下的串串水珠;小——如同朋友的亲切聚会;轻——好似江南朦胧的雨季;雅——清新淡雅”的特点有了深刻的感知。

将多媒体网络资源与音乐欣赏课教学结合虽然有以上的诸多优势,但教学中使用不当也会有一些弊端,有以下两点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引起重视:

一是教师不能对多媒体网络资源过于依赖。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连教师的专业技能展示都被网络资源和教学光盘上的演唱、演奏所替代,表面上看似乎减少了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实际上长此以往会让教师产生懒惰心理[3]。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引领、赞许的话语、鼓励的眼神;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与范奏,是多媒体永远也替代不了的。不要过于依赖网络资源,否则会让教师忽视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会削弱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临场发挥的能力,课堂上就会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

二是要防止音乐欣赏课的“华而不实”。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体呈现给学生,但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花哨,过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的“大容量”,就会分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注意力。教师应当遵循音乐艺术的规律,应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听为主”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要确保所采用的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资料,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更好地聆听、体验、感悟、理解音乐,都能对音乐教学起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善琪. 音乐教学技能[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6. 12.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奕峥.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J]. 科技资讯,2009. 1.

作者简介:

储玮,本科学历,中学音乐高级教师。

推荐访问:网络资源 多媒体 教学中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