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学地理教学应如何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其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其次,要寓素质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3-0004-03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急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且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改革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其他学科不可替代。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本文将就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谈谈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1.提高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作为新型的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高考地理科的曾经被取消严重影响了广大地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跳槽转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从教师的学历达标情况看,地理教师的教学素质已出现偏低、偏差的现象。少数民族地区更为严重。例如从某县调查结果上看,十二所中学中只有四名地理教师是地理专业毕业的,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低,其他抓地理教学的人员都是兼职的,这样一支地理教师队伍的素质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要采取多种渠道培训教师的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要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多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函授学习,完成学历的达标任务。

学校是人才的熔炉,育人的沃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英国伦敦美洲学校校长查理斯·埃伦伯认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信息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者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的工作”。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发明、新概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主动要求自己由“勤奋型”向“素质型”“创新型”“科学型”方向发展;具备广博的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经常收集新的地理资料和信息;同时,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丢掉不求进取故步自封的陈旧观念,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工作,努力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新型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只面向少数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没有注意各种学科的教学整合;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前地理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往往以学生记忆地理数据、地名、概念的多少,和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地理科成绩的标准。地理教学一味追求高分目标,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能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现象,不断地去探索环境、资源和人类地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囿于“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而要向指导型、创新型和综合型的方向发展,具备创新的知识结构,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和规律以及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和尝试构建新课堂教学体系,才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地理课外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中学地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还应该注意地理能力和地理观念的培养。地理学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而地理课本中的内容是很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地理知识、地理信息不断出现,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单凭课堂教学是不能做到的。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很有必要。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阵地;它既能巩固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气象知识的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活动,组织学生观测、记录和绘图,可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观测以及天气预报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材料和学过的气象知识,分析本地气候变化的原因,写出有独到见解的科技小论文,从中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加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以人的发展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人格、智力和身体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观念的支配,在学习地理科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形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为了考试的机械的学习观念,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寻求有效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途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中国地形特征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我国的大多数河流滚滚向东流,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再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地理思路和观察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的知识。如在讲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时,教师可以联系自己所在地区水资源的有关情况,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目前在开发和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教学要结合民族特点,提高民族素质

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有很多原因,而人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人才缺乏归根到底是因为教育落后,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民族人才。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教育内容,因此,地理教育要充分地挖掘这些民族知识,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少数民族地处祖国边疆地区,那里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多彩,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交通、经济还十分落后。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对待这些地理素材,并把它们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知识和现状,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树立为加快发展民族经济而奋斗的信念,从而培养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西部大开发为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地理教学充分结合西部大开发中与地理课密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对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一步认识西部、了解西部、思考西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结合西部有关的地理知识,了解西部的资源、交通、环境和工农业结构的有关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问题和现状。如讲授中国区域地理时,要指导学生认识好西部开发的各省份,知道那里地处边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模式。将这些西部开发的热点问题渗透于教学之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在西部大开发方面的视野,让学生树立为建设西部、维护边疆稳定的理想和信心!

总之,地理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素质教育可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的能力以及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刻苦自觉地完善自我,寓素质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敢于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林炳伟.用建构主义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5).

[2]高祖茂.落实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3).

[责编 庞丹丹]

推荐访问:实施素质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中学 地理教学